從九月底開始,參加了三場天文館的研習。
從第三場開始寫起
12/8天文科學行動展演模組創意教案開發
天文館的展演組開發了五組教學模型,預計開放給台北市的學校申請入校,給學生們摸一摸研究研究。今天先展示給參加研習的老師們看,希望參加研習的老師們能編寫相關的教案。
一、火箭向前衝
這模型包含了小型風洞,噴煙器,還有不同頭型的火箭三個,這個模型要示範的是火箭不同頭型在空氣中會有不同的風阻,當然現在火箭都是圓錐頭型,為了讓學生看到氣流,所以使用噴煙器,據講師說,因為受限經費,不能用水霧震盪的煙,只能用有臭味的油煙,以致於我在看示範時都拿著面紙掩鼻。其實這沒什麼效,臭味還是聞得到,掩鼻掩心安而已。
二、2D-3D玩空間
這是要讓小孩了解立體電影的視覺原理。
人類具有雙眼視覺,因此能夠看到立體影像。立體是因為雙眼有視差。各位不妨把手指豎在眼睛前,閉左眼觀察手指,再閉右眼觀察,手指雖然沒有動,但左右眼看到的位置是不同的,這就叫左右眼的視差,手指放得愈近,視差愈大,放得遠,就感覺比較沒有差。
目前的3D眼鏡有兩大類,一種是紅藍(或紅綠)鏡,另一是偏光鏡。這兩種眼鏡的製作還要考慮人的眼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距,若量身訂做當然最符合個別需求,若是大量製造,就要用人類的眼距平均值
影片拍下來都是平面的,要如何把它看成立體的呢?這不是用想像的,而是要做一點後製處理,現在只要用一般的相機拍攝影片,用威力導演10以上版本,把影片做紅綠處理(把一個畫面處理成左右眼看到的紅綠畫面),再戴上紅綠(紅藍眼鏡),過濾顏色,就可以看到有角度差異的影像了。
十一月中,陪學生畢旅參觀南投地震博物館,看了立體電影「冰熊」,就著微弱光線觀察了一下我手上的立體眼鏡,印象中就是紅綠眼鏡,嗯,事實上本片立體效果也就還好。這影片說真的看了好想睡,並非我一人獨昏,眾多師生就排排坐在偌大且昏暗的禮堂裡,補了幾十分鐘的眠,也算是共同回憶。
偏光處理的影片,立體效果較好,今天在天文館看的3D電影「企鵝」就真的很讚啊!不過,早上很早起,中午沒休息,為了下午要研習,上午僅有的兩堂空堂要做完很多事,一整個忙碌。因為企鵝的羽毛看起來又白又軟又溫暖,讓我想起棉被,於是毫無招架之力地在企鵝的懷裡放鬆,昏了十幾分鐘。
三、順行與逆行
順行與逆行是指行星相對運動,因為有速度差,而產生的一個觀測現象。拍了影片。
這也可以叫三個學生扮成太陽、地球、火星,在課堂上演一下印象更深。
四、魔幻察諜鏡
這就是把望遠鏡赤裸裸地剝開。
包含一組使用凸透鏡做物鏡,和使用凹透鏡的目鏡的伽俐略望遠鏡:還有一組反射式望遠鏡。
不過若是要設計教案,除了觀察這兩種望遠鏡,還可加上動手DIY,用PVC管自製望遠鏡,課程內容會更豐富。
五、空氣火箭
這跟水火箭很像,不過水火箭要到室外,才可盡情地發射,空氣火箭已設定軌道,不會亂亂飛,所以可以在室內示範。
今天的研習參加人數真少,有別於前二場都坐滿人,今天冷清多了,我猜,就是要作教案,降低了大家參與的動機XD。講師把全部學員分成四組,每組三人,每一組都要根據上述陳列,產出教案,時間只有20分鐘。
不過不用自我設限,給20分鐘,我們就做20分鐘的事。
- 通常要作一份有創意且完整的教案,構思就要佔去許多時間,至少一小時。本組三個臭皮匠,三個老師通力合作,果然只用了一小時的三分之一就把教案完成了。
- 我們的構想是讓學生自己在校園裡拍影片來處理成3D影片,然後自製紅藍立體眼鏡,並進行成果發表。這其實是我自己想要做,試想:去校園拍一隻蟲,拍一朵雲,拍一棵樹,或是拍一個人,然後這影片竟然可以變成3D的。光想都覺得好興奮。
- 20分鐘產出的教案,這麼秀氣的字當然不是我寫的XD
最後拿研習問卷換了據說是很有紀念價值的小禮物一份--2009年全球天文年摺疊紙望遠鏡一付。
此摺疊紙望遠鏡倍率不高,但簡便易攜帶。這據說可以上淘寶買,很便宜,台幣不到10元。我比較想要買8倍以上的,便宜的話可以買個十幾廿付,然後帶學生到附近的野地賞鳥。冬天有不少候鳥在此地停棲。
回程在高速公路上,暮色實在太絢目,這樣清朗繽紛的天空很少在在北台灣的冬天出現。於是一手握方向盤,另一手摸了手機開了相機.......這個動作真有點危險,小朋友不要學,而且阿姨完全沒練過.....
拍到所有景物都在搖擺的暮色一張。
好幾次黃昏驅車在高架道路上,路的盡頭就是天空和雲,天空彷彿是海,雲朵是沙洲,大片的雲就是港口,著這讓我有著正要駛向一個港灣的錯覺。然而路沒有盡頭,這想像中的港灣永遠也到不了。
第一場9/22 講星際效應裡的科學
可惜我錯過了看本片imax電影的機會,看小螢幕,震撼度就是差一些。
這次研習講師胡佳伶老師寫的專文:全方位解讀星際效應
講師還非常貼心地把她上課的ppt都寄給大家了。不過這份資料沒有講師的同意不便貼出。
電影裡,書架上擺的書都不是隨便放的,其中有一本平面國,很有趣也很諷刺的故事。
我已經找來看,譯筆很棒,因譯者就是作家,而且是本身具有數理背景的台大電機博士。我先看了這本書後面譯者寫的跋,已覺得十分精采了!更不用說正文。
星際效應裡的英詩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第二場10/20遊戲玩天文-活動教學實作分享
作了偏光鏡萬花筒,還有降落傘,講師還講了很多八大行星的趣事和軼事。
偏光鏡萬花筒,把立體劇院的3D眼鏡從中剪下,其中一片輻射狀貼上膠布,再把另一片垂直訂上即成。
出現絢麗的畫面讓人驚艷。
降落傘
第一場第二場研習也都有趣精采,但時間隔太久,我已記不起該寫什麼了。
下次要馬上寫下來,要不然,腦中只記得趣味,內容都空白了。
年事漸長,記性變差,雖然不願意,似乎也無計可施。但這也許也有好處,有些不該記得的事,無論再怎麼深刻,久了也會自然淡忘。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什麼樣的人,聽到什麼樣的話?
無論是命定或是偶遇,能暫時不說話,去聽聽不同的專家說,一定會在心中產生一些火花,就會有一些小小的改變,這樣的我回到職場,久而久之,就會不一樣。
不知道改變算不算成長,總是歲月斑白了髮,同時洗練了腦,沉澱了心,才不枉走這一遭。
就像Hidden Universe影片裡提及的,探索遙遠的宇宙,也只是為了了解地球的過去和未來,我想,多方探索這個世界,不單單是為了豐富內心的世界,而是透過看見各式各樣生命的風貌,而找到通往自己內心世界的一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