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24日。
雖說是集集小旅行,其實只有去特生中心和走通往鎮國寺的山路而已。特生中心成立十七年,我第一次走進這裡,還住了一夜。此行是為了參加「蛾友喜相逢」--慕光之城蛾友見面會。這活動已經辦了四五年了吧,我第一次參加。
活動費用共500元,但只要在慕光之城提供蛾類資訊並被登錄100筆就可以免費參加,登錄超過1000筆除本人免費,還可以帶一個家人免費。我提供的資訊就快要破百了,目前提供筆數最多的蛾友共有6000筆,這實在是很驚人啊!
承辦活動的解說教育組工作人員十分熱情友善,特生中心園區裡的不明生物更是熱情迎接,我一下車就在我身上留下好幾個紅色熱吻印記,讓我癢得不得了啊!據說是小黑蚊,不過,幸好它沒有我上次在露營區遇到的小黑蚊厲害,只癢了幾個小時。
報到時領到一堆東西。
台灣的蝴蝶四百多種,蛾的種類是蝶的十倍多,慕光之城有五千多名蛾友,現在階段性的任務,便是藉由全台蛾友的調查,把蛾類的分布資料建立起來。因此,在慕光之城貼蛾圖,需註明日期地點時間等資訊,無論蛾的成蟲、幼蟲、蛹、及食草的資料都可以拍照紀錄上傳,上傳後的資料會被整理登錄到飛蛾資訊分享站。
目前資料已建置到160000筆了,剛好那序號第16萬號就是我提供的,所以得到一分特別的小禮物。
原來是個隨身碟啊!
而且它是個手環。
特生中心的林旭宏組長說,雖然容量不大,但裡面有完整的合歡山的蛾這本書(點選超連結,可以看到全書的PDF檔。)博客來可以買到實體書,一本一千四百多元。
鑑定蝶蛾,這個網站也相當專業:台灣產蝶蛾圖鑑
林組長暖完場之後是超豐盛的茶敘時間,我沒吃午餐,剛好茶敘抵一餐。
接著做水晶膠封埋標本,關鍵是小心不要製造更多的氣泡,所以倒膠要這樣倒。
倒第一層後,要等30分鐘待膠稍硬化,然後把動物標本鋪排上去,此時看起來畫面還好。
再等一個小時後,倒第二層膠。倒膠前,畫面已略微「糟經」,排上去的翅膀竟會飄移,但也無法挽回,只能繼續走下去。
翌日.....
成品正面
封埋標本廿多年前我就做過,沒想到這次做的東西根本是個慘劇。
有圖為證。
請看反面
這創作有一種身首異處的美感概念。
接著,聽三位蛾友分享賞蛾拍蛾鑑定蛾的經驗,三位都非相關科系,卻都投入大量時間精神在生態保育和蛾種鑑定上,真是令人佩服。
晚餐後,8點整小胖老師帶大家走園區夜間觀察。
點燈誘蟲當然是一定要的,大家馬上開始拍拍拍,每個人手中都一台單眼,看起來裝備都好厲害。
白布上的亮點,橙帶藍尺蛾。
這隻真的是蛾界的7-11,日也飛,瞑也飛,精力哪來的?
大人圍著白布拍拍拍,這兩位拍不到白布上的東西,自己拿著手電筒自己找東西看。
棉桿竹節蟲受驚嚇之後會放出人蔘味來驅敵。
台灣大蟋蟀有在家耶!各位玩過「灌抖背訝」嗎?這是我爹娘小時候的遊戲。
這遊戲現在想來頗殘忍,用水灌它的家,然後把主人抓來玩...
這兩位不知在聊什麼,我很少看到虎甲蟲聚集在一起,大半是各跳各的,各找各的食物。
原來百香果花晚上會開耶!
超嬌小可愛的面天樹蛙
樹葉上有個可愛的吊飾,這是懸繭姬蜂的「懸繭」。
一看到園區裡有隻大冠鷲,大家又開始拍拍拍,我也不例外,小胖老師說,別急別急,它受傷不能飛,明天一早光線好的時候再來拍。
果不其然,隔天一早來,人家還在原地,我昨天晚上在急什麼?
大冠鷲真的很大一隻,我從來沒這麼近看牠。
王維觀獵詩:「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
百聞不如一見,我終於了解「鷹眼」是什麼樣子了。
住宿的地方很整潔。
這裡要揭露一個舉世無雙的驚人發現----不明生物登陸月球!
哈哈哈,它其實是路燈上吃著晚餐的壁虎。
宿舍天井,看來情調不錯
園區的空氣瀰漫著清香,不知是什麼花,興許是台灣欒樹,或者檳榔花,或者樟樹花,這氣味聞著好舒服。
三人一間,住得很舒服,一夜好眠
晨起當然要出去走一走。空氣還是一整個香。
室友們各自起床,大家都很有默契地自己出門去,沒有誰會想約誰一起走,因為自然觀察和攝影是非常個人化的活動,兩個人走在一起,當心思集中在談話,一聊開就什麼也不必看了。在林間小徑偶遇友伴,也就彼此點頭微笑,然後各自安靜走開。
我非常喜歡這樣。關掉人聲,所有的感覺都敏銳起來,才能聽到自然的聲響,才能嗅到自然的芬芳。
牽牛花被日本人稱為「朝顏」真是貼切。
迎著晨曦,每種花看起來都特別清新鮮活。
早餐後,各自前往鎮國寺。
閉鞘薑是路上最美的風景之一。
它純潔地開著,紅艷著謝幕。
走山路大家仍是各走各的各看各的,並不成群結伴,也不需專人解說。若有物種辨識問題,隨便問一下旁邊的人,馬上可以得到滿意的解答。
每個人都是高手。但這些高手都很內歛,並不隨意出招。
時序已入秋,灰鶺鴒來了。它一直往路邊的小溝去,約莫是補充水分。在野外,有水的地方容易找到生物。
我獨自在路邊水窟守候了一會兒,看到牠來來回回地喝水運水好多次。
黃長腳蜂任勞任怨地工作著,都不是為了自己。
把巢築在電纜上還真是奇妙。很顯眼,不怕天敵嗎?
水邊還有這個,偽裝功力一流。
這種不知其名的草很常見。
原來果實長這樣。
這是吃早餐的時間,大黑星龜金花蟲啃了一片葉。
毒蛾幼蟲鑽進倒地鈴,可能裡面也有好吃的東西。
這隻吃花。
這個園藝品種的野牡丹很可愛,小朵,多花,開到九月還有。
守在花叢容易找到蟲,至少一定有蜂。
美食當前,雖「倒行逆施」亦無懼。
花叢真是個浪漫的約會地點,不同種又何妨。
這陽傘的造型挺美的啊XDD
閃光苔蛾幼蟲長得很華麗。
同樣是幼蟲,這隻很低調。
下面這種植物的種子,人可以吃喔。
有人吃過嗎?它是蘋婆。另一種「掌葉蘋婆」是不能吃的。
這植物的果實也可以吃喔,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葉子嗎?
你答對了,就是它。芭蕉葉被切來做搖籃了。可能是香蕉挵蝶幼蟲的傑作。這種蝶的成蟲長像樸素,但卵的顏色鮮麗,看起來跟糖果一樣。我一直覺得,藝術工作者,例如織布,或者做糖果,配色造型沒有靈感時,去大自然找就對了。
這兩條芭蕉是有來頭的,話說我從鎮國寺走下來,看到有一對夫妻在路邊,準備收成樹上已黃的芭蕉。我見狀,就在旁守候著,想要跟他們買,畢竟,樹上黃的芭蕉是可遇不可求的。兩夫妻人極好,收下來的芭蕉除了現場請我吃,還包了兩條給我。其他伙伴紛紛下山,遇到我們,也同時享受到兩夫妻的熱情招待。
謝謝兩位一面之緣的朋友,這芭蕉是有人情溫暖的。
血桐葉的搖籃工程正在進行中,但不知道是誰捲的。
這位是造搖籃的高手-捲葉象鼻蟲。右下角已經捲好一包了呢!
這條路走來很輕鬆,像我這樣東拍西拍慢慢走,來回三小時可以完成。
很舒適的一條鄉間小路
蛾友們雖不熟識,但興趣相仿,晚上一起夜觀,隔天一起走鎮國寺的山坡去找蟲拍蟲,一拍即合啊!
蛾友們雖非相關科系出身,工作領域無關乎動植物,但大家找動物以及辨識的功力都超強大啊,真是令人佩服。20年前,楊冠政老師就預言,廿一世紀是環境教育的時代,此言果然分毫不差,FB上各地鳥會、蝶會、荒野、各種生態保育社團如雨後春筍般興盛可見一斑。
中午活動結束,參加蛾友會的學員可以免費參觀特展,這一陣子在展蜘蛛。
展場有些地方禁止拍照,不過這一區沒有這樣的公告。
看得出來它們是誰嗎?
答:上圖一是台灣黑熊,上圖二是老虎
還有一座鯨魚的骨骼標本,大得很驚人,光這些動物骨骼就值得花錢買門票進去瞧瞧。
接著走進蜘蛛特展區,這特展值得一看,內容簡明扼要,圖文也精采。
當然特展因為版權的關係一定不能拍照。
那就貼兩張我自己在鎮國寺山路拍的蜘蛛聊表心意好了。
這隻叫錫蘭瘤蟹蛛。其實長得滿美的,是我把它拍醜了。
它其實很有點螃蟹的樣子,這張是前一天夜裡拍的,不怎麼清晰。
有人看得出這張的玄機嗎?
這是人面蜘蛛夫婦,大隻的是母蛛,母蜘蛛身體正中有一隻小小橘紅色的公蜘蛛。它已經成功地爬上母蜘蛛的肚子,準備把它的「拳擊手套」塞給母蜘蛛了。這隻是勝利者,有機會可以繁衍自己的後代,但牠可能要付出犠牲自己生命的代價。因為母蜘蛛通常六親不認,殺夫對牠來說是家常便飯。
貼一張側面照,這極可能是最後的擁抱....
公的只有這麼小一隻。
什麼是拳擊手套?不怕蜘蛛的捧油可以看「這篇」。
要走出展場之前看到這個,有點讓人驚艷,喔,原來它的果實種子長這樣。
還有這個造型,大自然真是奇妙。
打道回府,北二高一路順暢,就是下午的烈日曬得人昏昏欲睡,開車有點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