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學 (95)
- Aug 22 Mon 2016 00:59
菜市場見聞
- Aug 07 Sun 2016 15:56
一日卡本特
- Aug 04 Thu 2016 01:41
畢業禮物
會考完畢業前,師生都很忙。
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臨別前的感恩和回饋。好好說再見,一起劃下完美的句點。
一開始就設定我們走實用環保路線,要教小孩自己動手做,送自己和老師一份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禮物。
原先打算要送任課老師們手印T恤。
國三上學期,我們買了白T來自己手印班服。
- Jul 29 Fri 2016 15:48
魚類、兩爬研習
- Jun 25 Sat 2016 20:20
科學史研習:化學合成
5月31日 台大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史研習:化學合成
第一講 【序言─人類創造物質】 ◎講師:陳竹亭
第二講【源自生命的創造力 - 有機化學合成】◎講師:蔡蘊明
- Jun 22 Wed 2016 18:32
星光同樂會
畢業前開的支票:夜宿學校。
這支票在一年前就開了。
我的規劃:大家先回家洗好澡,吃飽飯,6:30來學校集合,然後我們在教室裡唱歌玩遊戲,接著夜遊校園,然後回教室談心說說這三年的事,一起回顧我們這三年的照片。10:00就寢,桌椅全集中在教室中間堆高,做成一道臨時的屏風。地上鋪軟墊,男生睡一邊,女生睡一邊。
- Jun 14 Tue 2016 17:52
下大雨的這一天
過了端午,夏天真的來了,今天學校出現前所未見的物種。
學生匆匆跑來:「老師,我們外掃區有好大一隻蝴蝶喔!」旁邊的小孩紛紛附和:「真的好大好大。」我趕忙跟過去看,真的,好大一隻,不過不是蝴蝶。
它是眉紋天蠶蛾,手掌大小,請看它跟滅火器的比例。
- Jun 12 Sun 2016 18:55
魚菜共生
6月1日
魚菜共生研習。
第一位主講人是生物老師。
簡言之,餵魚吃飼料,魚產生的各種廢物,經微生物分解轉換後,變成菜可以吸收的養分。整組裝置在網路上很容易能查得到,上盆種菜,下盆養魚,需要一個馬達把養魚的水打到種菜的盆裡,菜是泡在水裡的,所以這算是水耕蔬菜。蔬菜盆的水經過濾,再流回養魚盆裡。只要水養得好,不會有任何異味。
上槽種菜,盆裡鋪滿發泡煉石,水從養魚的下盆打上來的。一天水要打上來兩次。
- Jun 10 Fri 2016 01:54
忙著。結束
三年課程都已上完,學生快畢業了,不知怎的,考完會考的這段時間,反而比之前的日子還更忙。
時間消逝之快,像是在做夢一般。
例如今天。
6月7日。
早上因為調課的關係,上了四節課,刻意調的,要不然沒辦法把一件完整的事做完。手工肥皂做了三節課,精油防蚊膏做了一節課,我就一直站著,要不就走來走去,腦子沒停過,腳也沒停過,嘴也沒停過。
- May 27 Fri 2016 17:15
串珠分子模型的異想世界
- May 12 Thu 2016 01:17
隱藏的宇宙
Hidden Universe在天文館播了好幾個月,快下片了,於是天文館在4月26日辦了場研習,講師是吳志剛先生。
全片以70mm的底片拍攝,解析度相較於傳統的35mm底片高出3倍,畫質更是優於數位拍攝,因此很適合在Imax螢幕放映,據說這是最後一部用Imax 底片拍的影片了,因為此種底片已經不再生產。
影片一開始是一位光頭帥哥天文學家Johnathan Whitmore彈著鋼琴,天文學家小時候最喜歡彈鋼琴和看星星,曾經希望自己能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但最後看星星成為他一生志業。
大自然的道理是相通的,音樂當然有物理在其中,許多科學家也擅長演奏樂器,例如愛因斯坦,連他造訪英國時,連依莉沙白女皇都親自到他下榻的飯店聽他拉小提琴。而愛因斯坦也表示,”I know that the most joy in my life has come to me from my violin."在物理想不通的時候,他用音樂來整理自己的思緒。還有發現天王星的威廉赫歇爾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其實主業是宮廷樂團的音樂家,自己研磨鏡片做望遠鏡來觀察星象,他迷天文迷到,本人是音樂會的演奏者,中場休息時間,還要跑到戶外去看星星,休息時間結束再回來繼續表演。助手是妹妹卡洛琳赫歇爾Caroline Lucretia Herschel,是女高音演唱家,為了幫助哥哥觀察星星放棄自己的演唱事業,而她成為第一位發現彗星的女天文學家,理所當然的,這顆彗星就用她的姓來命名了:35P/Herschel-Rigollet,卡洛琳之後又發現多顆彗星。
話說唯一可以用發現人姓名來命名的星體就是彗星,古代視彗星為災星,試想有一顆掃把星,冠了閣下的名字,多麼怪異尷尬的感覺,這「殊榮」想不要都不行!除了彗星,別的星體,發現人都只能建議命名,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例如,周杰倫小行星,林青霞小行星,姚貝娜小行星,都是由發現者建議命名,甚至有唱片公司買下命名權的,例如楊丞琳、羅志祥、蕭亞軒小行星。這挺酷的,還不是平常人能辦到。
- May 03 Tue 2016 20:05
膨脹的宇宙
5月3日天文館的研習:認識宇宙
宇宙膨脹中,很難理解的概念。
簡單地說:一顆氣球,上面畫了許多黑點,當氣球愈吹愈脹,黑點之間彼此的距離也愈來愈大;或者說是一個發酵中的葡萄乾萄乾麵包麵團,麵團長大,萄萄乾之間也愈來愈遠。
這讓我想起湯木生的布丁葡萄乾模型,這個模型是在講原子的模型,湯木生認為原子就像布丁,裡面有正電荷以及相等的負電荷,就像布丁裡的葡萄乾一樣,這個模型也曾用西瓜來比擬,原子像西瓜,電子就像裡頭的籽籽隨機散布。
- Mar 22 Tue 2016 21:09
斗轉星移
今天去天文館研習,主題:斗轉星移。
簡單說就是星星的運動。
行星本來就繞著太陽公轉,距離地球近的星亮度高,很容易就能觀測到它的運動,例如木星、土星、火星。我們看到的全天88星座(台灣只能看到82個),都是恆星,與日月相同,東方升起西方落下。老殘遊記上說「斗杓又將東指」,大熊座北斗七星的勺子柄指向東方,表示春天來了,這都是因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係。那恆星自己會動嗎?當然。以太陽為例,太陽帶著太陽系的這群行星繞行銀河系。有個很酷的影片,顯示出我們這些行星其實是以螺旋狀的軌道前進中。
而且速率每秒250公里!真的飛快!
- Jan 30 Sat 2016 19:14
研習心得:寒武紀大爆發與地球古史的新史觀
- Jan 21 Thu 2016 11:49
研習心得:原子
12月29日台大科學史沙龍研習
演講者是高涌泉教授和陳竹亭教授。
兩位不約而同地都談到費曼的一句話:如果地球發生了大災難,所有一切知識都將歸零不復存在,若只能留一句話給後代,用最少的字,包含最多的訊息的這句話將是--「所有物質皆由原子構成。」費曼認為只要用上一點點的想像與思考,就可以從這句話中得到非常多的知識。
這個觀點,只要國中學過理化的孩子,不管成績如何,都已是想當然耳的常識了,不可思議,在遠古,2000多年前,還沒有什麼實驗能力的年代,這句話竟是來自是哲學的思維。
這場演講,非常平易近人,沒有數學,沒有一個字聽不懂,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啦XD,不過很耐人尋味的是,我們以為的科學觀念,一開始竟是來自於哲學:有人好奇宇宙的真理而提問,於是有人解答,有人針對解答辯證,在那樣一個沒有電,沒有電器用品的古早古早年代,大家致力於思考這些「跟吃飯和賺錢都沒有關係」的事。括號裡的這句話是高涌泉教授和陳竹亭教授在課餘閒聊時的感歎:現代人都太現實了,如果跟吃飯賺錢無關的事,那就什麼都不必談也不必深究。而「所有物質皆由原子構成」在當時被視為無實際用途的清談,竟是現代科學的基石。試想,生活中,君不可一日無此物-「手機」,跟原子無關嗎?手機要充電,電跟原子無關嗎?食衣住行育樂,跟原子無關嗎?
- Dec 29 Tue 2015 21:13
11月24日科學史沙龍